复合土壤修复剂产业化项目申请报告
作者:工程方案中心 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2377
建设背景:
随着工农业发展,土壤环境日益恶化,土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环境问题随着近30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集中显现出来,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面积为130多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万吨;另外还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而超标,二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面临的环境修复压力非常大。发达国外在环境修复方面走在中国的前面,环境保护意识觉醒比较早,从环境质量状况来看,中国至少落后国外20-30年。
从环境保护及环境修复技术来看,国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而且大部分修复技术研究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相比较欧美部分国家30年以上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成功实践,我国污染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由于政策、意识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国内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大规模工程化产业应用的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专项安排了10亿资金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08年11月,中央为扩大内需,决定将通过1.18万亿元的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约4万亿的规模,其中生态环境投资明确为3500亿元,同时惠及污水及固废领域;与此,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也在建立,正在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配套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已发布,土壤环境评价技术规范正在制订。环境保护已列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领域。
目前我国几种土壤修复技术的对比分析: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学等的方法和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的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解除污染危害的技术。对污染土壤实施修复,可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治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技术。根据技术对场地土壤的扰动情况,又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1、共同燃烧
概述:在水泥窑中与煤混合共同燃烧。
优势:废物回收利用;破坏有机污染物。
局限:对锅炉燃烧效率,维护及运行的长期影响不确定。
2、热解析
概述:通过加热解吸附或摧毁挖掘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优势:对PAHs等有机污染物效果十分明显;设备移动性好,可以在污染场地现场进行处理。
局限:如土壤湿度较大,处理前需进行干燥 ;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不宜采用此方法;需要控制尾气排放。
3、地下动力洗提法(DUS)
概述:将蒸气注入地下,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挥发和移动。
优势:对场地现有运作干扰小;可清除构筑物下的污染;适用于多种土壤。
局限:成本高;处理过程中可能无法移除足量的污染物。
4、含油废物回收
概述:用热水淋洗/移除和抽出地下污染物。
优势:对场地现有运作干扰小;可清除现有构筑物下的污染物;适用于多种土壤。
局限:成本高;处理过程中可能无法移除足量的污染物。
5、土耕法
概述:利用微生物清除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通过翻耕和灌溉土壤实现修复。
优势: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相比,修复周期短;降低污染物浓度。
局限:不能用于高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修复速率偏低。
6、生物堆肥法
概述:利用微生物清除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通过改变土壤性质和堆积土壤进行修复。
优势:与原位修复技术相比,修复周期短;降低污染物浓度。
局限:不能用于高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修复速率偏低。
7、生物反应器
概述:利用微生物清除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修复在密闭反应容器中进行。
优势:与原位修复技术相比,修复周期短;降低污染物浓度。
局限:不能用于高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修复速率偏低。
8、原位生物修复/生物通风
概述:利用微生物清除土壤中有机化合物污染。
优势:成本低;减少对场地作业的干扰;可清除现有构筑物下的污染物;可大面积应用。
局限:对高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修复效果不明显;土壤环境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
9、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概述:指将化学氧化剂注入土壤渗透层或/和地下水中,以氧化其中的污染物质。
优势:相对焚烧等其它技术的成本比较低。
局限:选择适宜的氧化剂才起作用,对高粘度、低渗透率的土壤难起作用。
10、阻隔
概述:阻隔或者覆盖污染土壤,以防止或大大减少污染物的迁移,防止人类和动物接触。
优势:安装快速;不需要挖掘土壤;防止人类和动物与污染物接触;防止地表水向下渗透。
局限:封闭污染物,但是不降低污染物浓度;需要作业和维护程序;特别需要监管。
11、原位固化稳定化
概述:污染土壤与化学粘结剂在原位混合,封闭污染物。
优势:固化污染物;使土壤性质中性化;增强治理区域的承载量和切变强度(加固地基)。
局限:挥发性或迁移性污染物可能浸出挥发性和游离的污染物;在地下产生混凝土类材料;原位混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异位固化稳定化
概述:挖掘污染土壤与化学粘结剂混合。
优势:固化污染物。
局限:固化性能取决于污染物的组成;污染物固化年限会被周围环境条件限制。
13、土壤淋洗
概述:使用物理/化学工艺异位洗涤土壤,清除污染物。
优势:工艺成熟,修复效率容易控制。
局限:对污染物成分复杂和腐殖酸含量高的土壤效果有限。
14、气相抽提
概述:通过抽提渗流区土壤气提,移除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
优势:可清除现有构筑物下的污染;促进原位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完善;对场地施工的干扰小。
局限:不适用于对低挥发性的化合物;不适用于地下水位低于1.5至3米的或颗粒度较小的土壤;不适用于液态污染物汇集区。
15、植物修复
概述:通过栽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作用,将污染物提取去除或降解或稳定化。
优势:成本低,无污染,美化环境,培肥土壤,可用于大面积污染土壤修复。
局限:修复周期长,对土壤质地、养分、水分、盐度以及气候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上一篇:聚氨酯新型材料产业化项目申请报告
下一篇: 金山岭•融和城项目申请报告